中国财经热点问题透视(2018—2019)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七、如何促进中高端消费的健康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说明当前制约消费增长的主要问题还在于体制机制问题。如何破除影响消费的体制机制障碍、释放消费潜力、创造更多的政策红利是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8年9月出台了《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 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按照《意见》的总体要求,未来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升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贯彻实践。

(一)通过转变观念做到审慎监管

作为促进消费升级重要的基本准则,《意见》提出实施包容审慎有效监管,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企业自主性与创造性的尊重,也是对激发市场活力的激励,既是治理能力建设措施,也是打造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这就要求负有监管责任的各级职能管理部门要转变观念,善待市场主体,不要把企业置于随时被整治的对立面上,而是在依法规范与自身示范的同时鼓励行业自律,摆正位置、摆正心态,将企业放在平等地位上,服务企业而不是主导企业,监管市场而不是主办市场,在谨防不作为与乱作为之中杜绝越位错位。

(二)通过创新完善体制机制

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一步体现,《意见》在“放管服”改革方面具体细化,目标明确。相应地,各级政府也应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举一反三,切实拿出行动,敢于创新,从体制机制上解决问题。例如,目前各地虽然普遍设立了办事大厅,但办事规程烦琐复杂,企业不得要领;一些部门或是相互推诿,或是相互掣肘,甚至同一机构的不同部门之间也是互不通气,令办事企业叫苦不迭。这在客观上也要求在机构改革中进一步捋顺各部门职能,建立信息共享体系,从体制机制上解决问题。同时各级党委政府可以考虑在年度考核中引入分管行业领域的意见评分;纪检监察机构应进一步构建动态监察机制,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通过制度机制创新促使职能部门切实提高办事效率,方便企业,盘活资源,为经济发展与消费升级服务。

(三)通过发现问题的本质健全法律法规

如前所述,现阶段诸如网约车、快递、拼多多、民宿、游学、健康馆、在线支付、刷单、无人机、保健品、直播、户外等许多新领域新业态均处于监管盲区,它们的法律地位模糊,经常游走在法律法规的边缘地带,形成大量“擦边球”,一旦发生问题,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而且也很难处理。不仅如此,法律地位的模糊也造成许多短期行为,衍生许多道德风险。为此,《意见》要求对平台型消费和共享经济加强制度供给,研究制定专门管理规定,明确运营规则和权责边界,制定完善适应平台模式、共享经济等创新发展的法律法规。加强制度供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创新思维,而不是到处找依据。比如对待网约车,如果只局限于传统思维,用管理出租车的办法管理网约车,无异于监管上的倒退,但如果换个思路,在规范网约车的同时改革现行出租车管理模式,让两者在大致公平的基础上竞争,问题可能就迎刃而解。

(四)通过借鉴企业做法形成制约激励机制

如果说基本消费具有刚性,那么中高端消费几乎完全是建立在声誉与信用的基础之上。为此,《意见》提出要建立健全守信“红名单”制度,为守信企业提供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建立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对失信主体实施联合惩戒措施。现实中,一些政府部门在激励诚信、打击失信方面的确不力,比如交通部门对那些长年遵纪守法的机动车没有任何奖励,对频繁违法肇事的司机也没有追加惩罚,管理十分粗放。相比之下,一些商业机构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鉴,比如保险机构对长年不出险的机动车主给予诱人的折扣优惠,对频繁出险的车主快速提升保费直至拒保,航空公司、高铁乃至专车会将不诚信或有劣行记录的乘客列入黑名单而拒载。在这方面,政府部门应当放下身段,向企业学习直至购买相应技术,构建有效的制约激励体系。

(五)促进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多元化

《意见》提出要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进一步吸引社会投资,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社会领域产业企业专项债券等方式,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养老、家政、教育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在实践中,可以有许多办法找到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利益共同点,从而达成合作共识,共建基础设施。比如道路标识可以由政府授权,企业提供,作为激励回馈,允许企业加上自己的标识以扩大其影响力(沈阳南二环隔音棚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有些旅游路标可由政府规划,旅游企业直接提供;有些设施可以由政府与企业合作提供(如共享电桩);有些可以是政府与企业相互借力,各取所需(如政府投资的公立医院中允许私人附建养老机构);还有些可以是通过市场提供,或政府购买服务(如蓝天救援队)。总之,办法多种多样,重在开拓思路,改革创新。


(1) 2018年10月15日,第4期(总第309期),采编:张兵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