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日益重要
当前,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些无疑都体现了创新对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创新型城市作为支撑国家和区域创新的基础单元,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创新生态系统强调城市内部创新主体、创新资源以及创新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有机整合,因此在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背景下,完善、健全的创新生态系统是城市创新和转型升级的重要环节。
随着新的产业革命向纵深推进,经济发展已从过去的资源驱动、资本驱动向知识驱动和创新驱动转变,中心城市的空间极化与扩散效应正从资源、资本聚焦转向技术、创新等知识要素的集聚,城市在国际竞争格局、创新体系及产业链中的地位日益提升,正由制造向研发、由传统产业向高新产业、由生产向服务转变,特大中心城市已成为集聚信息、品牌、人才、技术、知识、资本等创新资源的重要载体。
1.1.2 新时代下城市创新生态系统评价出现了新的特征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智慧化逐渐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不可忽视的新理念和新特征。近年来,国家政府大力推进智慧城市的规划与建设,相继推出一系列政策文件,在地方层100%的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90%的地级以上城市都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2019年,伴随着《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年)》《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2035年)》的获批,我国拉开了新一轮建设智慧城市的热潮。同时,这三个规划的获批也标志着我国重点地区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日益成熟。城市创新生态系统强调城市创新主体间的交互作用和动态演化,智慧性城市的建设为城市各创新主体之间的联系搭建了更为智能的载体,它们是当前城市创新生态系统自组织运转中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因此,本书将基于当前城市创新生态的新变化,在兼顾上一版创新效率和健康性指标的同时[1],进一步将“智慧性”作为新的视角,进而评估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的各项指标。
1.1.3 城市创新生态系统需要持续跟踪评估
城市创新生态系统具有动态性、复杂性、周期性等特点,在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会呈现不同的特征。对城市创新生态系统进行定期评价,既有利于回答城市当前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水平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又有利于对城市之间创新生态系统发展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找到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发现城市自身创新生态系统发展中存在的薄弱点和关键问题,进而帮助城市找到合适的创新发展道路。因此,2020年度本团队运用已建立的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与方法,继续展开相关的研究工作,以期对当前的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