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对伦巴第人的战争
继承权的艰难划分
768年9月,国王丕平在巴黎驾崩,可能死于水肿病。他的两个儿子,查理与卡洛曼,分享了父亲的王国。当时还没有实行长子继承制,甚至在王国中也是这样,财产要在男性子嗣中分配。在决定如何分割领地时,临终的国王并没有沿袭法兰克王国的传统边界,而是如同之前他的父亲查理·马特那样,大体进行了新的领土划分。查理继承了法兰克人领土的外围,一大块新月形的土地。从阿奎丹北部的大西洋海岸开始,沿着卢瓦尔河以北延伸至纽斯特里亚的一部分和奥斯特拉西亚的大部分地区,再继续沿着海岸线至弗里斯兰(Frisia,亦译弗里西亚),然后转向东南,囊括了大部分的日耳曼省份,直到图林根。卡洛曼继承了内部的领地,包括奥斯特拉西亚的一小部分、日耳曼东南的阿勒曼尼亚诸省、大部分的纽斯特里亚(包括塞纳河流域),还包括从孚日山脉沿着罗讷河谷直到地中海的勃艮第王国、高卢的大部分东南地区,以及阿奎丹的内陆地区。
在这新的现实背后,包含着这样一种思想,那就是淡化传统的法兰克王国观念,强调法兰克民族的统一。有两位国王,但只有一个王国。两兄弟分别在努瓦永(Noyon)和苏瓦松两城行受膏礼并非巧合,两城离得很近,这个地区是丕平国王最常居留的地方,也是他们的母亲贝特拉达客居的修道院之地。他们两人之间的关系很快就变得紧张。可能是分割导致的地缘政治因素,迫使他们采取对抗政策。查理得到了向日耳曼异教地区自由扩张的机会,而卡洛曼却要面对最危险的边界——面对穆斯林西班牙的比利牛斯山,以及最敏感的边界——面对意大利的伦巴第王国。可能他们兄弟二人以及他们身边世俗与神职的权贵们,都是非常谨慎的。查理继位第二年,就镇压了阿奎丹的叛乱。而卡洛曼的追随者们却建议自己的国王不要插手协助查理。当然,我们也要记住,这个事件现在可见的唯一记录,是在查理的宫廷里记述的。当时卡洛曼的史官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版本。1
他们彼此间的不信任还能得到一些事实的印证。在卡洛曼生前,除了查理出征惩罚阿奎丹的叛乱,兄弟二人都没有指挥过军事战役。如果我们想到查理曾经空出手来,就会感到很惊讶。查理几乎没有哪年不在向周边民族发动战争。简言之,分割王国导致一种不稳定的状况,只是他们的母亲居中调停才维持了两兄弟的和平。然而造化弄人,这种平衡没有持续太久。771年12月1日,在患病数月之后,卡洛曼撒手人寰。这位不幸的国王虽然年仅二十,但已经有两个儿子,两人由他们的母亲盖博嘉(Gerberga)摄政。王国的权贵们也觊觎王位。查理迅速行动抢占先机,宣称自己是法兰克人唯一的国王,并占领了他弟弟的领土。许多曾经效忠卡洛曼的主教、修道院院长和伯爵都臣服于新的主人,但另一些人则追随先王的遗孀和王子,逃往意大利寻求庇护。
这种逃亡本身就说明了兄弟二人互有芥蒂。《年鉴》中的条目声称“国王并没有为他们背逃意大利而气恼,觉得此事无足轻重”。这段在查理宫廷中撰写的历史记录,带有一方派系杜撰出的夸耀意味。2一段时间后,爱尔兰人卡特伍尔夫(Catwulfo)给查理写了一封充满溢美之词的书信,信中他迫不及待地恭祝查理兵不血刃征服了兄弟的王国。3如果统一是一件必然且众望所归之事,那这种恭维就显得有些突兀。这位顺应全体法兰克人民意的国王,不再关注自己的弟妹,以及那些追随她逃往意大利的流亡者。现在他感到可以随心所欲,将自己的雄心转向他处。在卡洛曼去世几个月以后,按捺许久的查理率军渡过莱茵河,与北方的异教徒作战。
772年夏季发动的对萨克森人的战役,是短促而决定性的。法兰克人深入敌境,以武力强行树立自己的权威,并强迫萨克森人交付12名来自高贵家族的人质,以保证他们的臣服。当查理回到位于列日附近赫斯塔尔的祖居庆祝圣诞之时,这位凯旋的法兰克人的唯一国王应该不会想到,为了最终使萨克森人彻底臣服,自己的整个余生都在不断对他们发动战争。但在他完成这项事业之前,他首先要把注意力转移到意大利,这里是卡洛曼家人的避难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