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无用之“有”创造有用之“无”
原文
三十辐共一毂①,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②,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③,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④。
注释
①三十辐共一毂:辐,车的辐条;共,凑集;毂,车轮中心的圆木。古代车轮由三十根辐条构成,刘骥认为,这是源于扁鹊的理论。扁鹊认为人有五藏,真气在这里汇集,五藏各有六气,五乘六等于三十,三十股气在五藏中流转不息,如同三十根辐条在车轮中转圈一样。憨山德清说:“人人皆知车毂有用,而不知用在毂中一窍。”
②埏埴以为器:埏,揉的意思;埴,黏土。《通玄真经》说:“为国之道,上无苛令,官无烦治,士无伪行,工无淫巧,其事而不扰,其器而不饰。”憨山德清说:“人人皆知器之有用,而不知用在器中之虚。”
③凿户牖以为室:憨山德清说:“人人皆知室之有用,而不知用在器中之虚。”老子在这里举的“车轮”“器皿”“房屋”都极为朴素,没有任何不必要的雕饰。这是老子淳朴思想的体现。
④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是“有无相生”的实践版。憨山德清说:“譬如天地有形也,人皆知天地有用,而不知用在虚无大道。亦似人之有形,而人皆知人有用,而不知用在虚灵无相之心。”意思是,你以为天地是“有用”,它只是“有利”,天地背后看不到的无(大道)才是“有用”。你以为人身是“有用”,它只是“有利”,人身里看不到的心才是“有用”。但是,大道和人心如果失去了有形的天地和人身,它们也不会存在。天地与人身是利于大道和人心发挥作用的,这就是“有利”。
译文
三十根辐条集中在车轴上,正因为车毂的中空处,车才有了作用。泥土制作的陶器,正因为有中空处,陶器才有了作用。人凿窑洞,开门窗,制成房屋,房子的空处决定了房子的作用。所以说,“有”只是提供了条件,真正发挥功用的是“无”。
度阴山曰
明代学者吕坤在《呻吟语》中谈到老子的“无用论”时说,剑长三尺,使用时只是那一丝宽利刃;笔长三寸,使用时只是一端锐毫,其余都是无用的。但是,剑和笔如果只有利刃和锐毫,它就不是剑和笔,作用自然无法发挥。可知,无用的东西,是有用的东西所依托的;而有用的东西,是靠无用的东西发挥作用的。高级厨师易牙不能没有帮厨人,铸剑师欧冶子不能没有砧手,大匠鲁班不能没有钻工。这些东西倘若不能缺少,那就说明和有用是一样的,认为它无用,就是笑话!
老子认为,“有”只是提供了条件,真正发挥功用的是“无”。车轮外形只是提供了“车轮”这个条件,真正让车轮转起来的是辐条的中空处的“无”。陶器外形只是提供了“陶器”这个条件,真正让陶器有用的是它的中空处的“无”。房子同样如此。看上去的“有”其实无用,看上去的“无”其实有用。
然而有些人是鼠目寸光、急功近利的,他们似乎只能看到有用,看不到无用。好比站立所需要的面积只那么一点,就认为只这一点是有用的,其他地面都无用。可聪明人知道,正因为无用的其他地方才让你所站立的地方有用。没有无用,就没有有用。正是那些看似无用的存在,才成全了你眼中的有用。
人们总是把幸福解读为“有”——有房、有车、有钱、有权;但幸福其实是“无”——无忧、无虑、无病、无灾。“有”多半是给别人看的,它是无用的“有”;“无”才是自己的,它是有用的“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