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医风华:齐鲁当代中医名家风采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披荆斩棘,呕心沥血

1948年9月,刘惠民随山东省人民政府卫生局迁到省会济南。十多年的部队生涯,使刘惠民的思想境界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更多的是在思考怎样发展人民卫生事业、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医学、怎样培养中医药人才等问题。

刘惠民曾与吴少怀、周凤梧等名医创办了济南市医务进修学校和济南市中医学会,任学校中医部主任及学会主任。1951年,他任山东省合作总社医药部经理,仍负责药材营销工作。1953年,他奉命创办济南市立中医诊疗所(现济南市中医医院),并任所长。该所成为山东省第一家公费医疗单位。1955年起,刘惠民开始担任山东省卫生厅副厅长,主管全省中医药事业恢复和发展工作。在他的倡议下,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山东省立中医院(现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成立,刘惠民主持筹建工作,并兼任院长,终于实现了创办中医医院的心愿。

1958年,刘惠民筹建并创办了山东中医学院(现山东中医药大学),任首任院长。同年,筹建并创办了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现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任所长。1959年,他又筹建并创办了山东中医文献馆。此时的他,身兼多种要职,倍感责任重大,任重道远。

1966年之后,刘惠民离开领导岗位。虽然不在领导岗位,但他仍心系中医药事业。多次就中医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医政策的落实、中医医疗制度的恢复等问题,上书国务院及卫生部等。他的建议得到了高度重视,有关问题也有了明确批示。在他的努力下,山东省委决定在千佛山医院的基础上,成立山东省中西医结合研究院,从而真正做到医疗、科研、教学三结合。

在几十年的行医生涯中,刘惠民为中医事业呕心沥血,是山东省中医医疗、教育、科研事业发展的开创者和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