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医风华:齐鲁当代中医名家风采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认真审订,严格把关

1979年以来,周凤梧担负着《山东中医学院学报》《山东中医杂志》和《齐鲁中医》的主编工作,每月审订稿件达15万字之多,对每篇文章必逐字逐句地推敲和修订,以期帮助作者达到选用要求。文不成熟,决不签发,不因人取文,以文稿质量作为第一要义。他曾因某教授的文章内容苦涩乏味,坚退不取。但对青年则鼓励前进,长沙阀门厂翻砂工人万方在1979年写了一篇处女作《医史研究三议》,投了几家杂志社均被拒之门外,拒不选用,改投《山东中医学院学报》。周凤梧见到此稿后,对工人写史并未鄙视,反以编者的名义写了按语:“万方同志提出的问题是值得重视的。应当在医史研究和医史教学中清除非历史学的观点。”并刊载于1980年第1期《山东中医学院学报》。发行后,确实引起了中医史学界的重视,该同志于当年被调进湖南省湘潭师专中国科技史研究室当了老师。1985年第1期《山东中医学院学报》又选登了万方写的《自学医史浅陋谈》一文,周凤梧写了评语:“一个初中程度的人,自学成才,而且有如此深湛的造诣,实在令人钦佩!‘百善勤为先,万恶懒为首’,‘业精于勤’,诚哉斯言!本人可为青年人的模范,本文可给后学以启迪。”可以看出周凤梧对青年一代抱有极深的感情和期望。他常说:“一个刊物内的每一篇文章,要看它能够给读者多少东西,作为取舍标准;故凡高谈阔论,空泛无物,或华而不实之作,概爱莫能取焉。”体现了他对编辑工作的认真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