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昌新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章 廷阁秘议

王家屏接过郑国泰的奏疏之后,一目十行的看了起来。

郑国泰的奏疏题为《请三王并立疏》,即将他跟幕僚商议的将皇长子朱常洛,皇三子朱常洵,皇五子朱常浩一并册立为藩王。

看完郑国泰的奏疏之后,王家屏问道“国本一事干系重大,如此上疏岂不荒唐?”

“阁老,我虽然只是外戚,但我深知国本一事事关重大。因而才写了这三王并封的奏疏,若能照此实行,虽不能确立皇太子,但是三位皇子均能够有机会啊。”郑国泰解释着

“哼,国朝二百年以来,你几时听说过立皇次子?‘立嫡立长’祖宗之法早已言明,《皇明组训》中已经写得明明白白,又岂是你一个外戚所能指摘的?”王家屏开启了连珠炮模式怼得郑国泰哑口无言。

郑国泰说“阁老,我不会平白无故递这份奏疏的,前日我去宫中探望我姐姐,言谈之中,姐姐提到圣上这几日正在为立储的事情发愁,甚至夜不能寐,但姐姐深知‘后宫不能干政’的道理,何况国本事关重大,她更是万万不能参与。”

“然后,你姐姐就派你来?”王家屏对于郑国泰的怀疑转到了郑贵妃的身上。

“不敢,不敢,她一介女流,又岂敢参与到这里,只是偶然听圣上提起‘三王并立’一词,我等作为臣子,当为大明社稷计,为完事基业计。”郑国泰赶忙答道。

“然后,你就呈上这么一份大逆不道的奏疏?”听完郑国泰的回答,王家屏勃然大怒。

“郑国泰,我告诉你,只要还在内阁一日,你的这份奏疏,就休想让内阁给你票拟!”

“阁老,此事....此事....哎!”郑国泰欲言又止,只能灰溜溜地走出了王家屏的宅邸。

走出王家屏宅邸时,郑国泰嘴角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步行到大门口,郑国泰又回头望了望“王府”的牌匾。

“走,起轿,回府”郑国泰钻进轿子之后嘱咐道。

“回府!”身旁的家丁赶忙应和着。

一行人渐渐消失在夜色之中。

......

话分两头。

朱常洛刚刚回到景阳宫,就看到自己的母妃,王恭妃神情不好。

就走上前问道“母妃,发生何事,是谁惹您不高兴了?”

王恭妃看到朱常洛回来之后,就发问道“母妃问你,近日讲学的课程,你学的如何?”

朱常洛不清楚发生了何事,就张口答道“母妃,我每日学习到深夜,焦师傅也夸我聪颖呢。”,准备将此事糊弄过去。

王恭妃怀疑地眼神愈发地重了“那我怎听旁人讲,你还要看话本?轩嫄,也说你讲的故事比外边的故事还要快一些呢?”

朱常洛听完,原来是有人告了自己的黑状,好在自己的母妃还不知道自己就是《红楼梦》作者的这件事。

“母妃,这肯定是有歹人挑拨你我母子之间的感情,母妃不信的话,我现在就给母亲背一段,今日所讲的《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安静,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在听到,朱常洛很熟练地背诵起来之后,加上王恭妃对于朱常洛的信任明显胜过郑贵妃,王恭妃对于朱常洛学习的疑虑就渐渐地放了下来。

……

待郑国泰走后。

幕僚贺尔谦,便劝说王家屏“阁老,国本一事当早立啊。”

王家屏,揉了揉额头,说着“我当然知道国本一事应当早立,圣上如今又是意欲何为?让假借郑国泰来试探内阁?他一个外戚在这件事上指手画脚,真当我大明无铮铮之臣了吗?”

贺尔谦思索了一阵之后,“要不召集其他几位阁臣,一同商议?”

王家屏,摆了摆手,“此事不能由内阁进行商议,我与几位阁臣的态度是一致的,那就是请立皇长子,若他们知道了出了一个‘三王并封’,一定会炸开锅的。”

贺尔谦接着问“那阁老,此事....您已有定计?”

王家屏点了点头,说着“我也呈上一份密揭吧,此事越少人知道越好。”

“是,阁老,我这就去取笔墨。”贺尔谦便准备去取笔墨,以准备开始写密揭。

“不必了,这份密揭,由我亲自来写。”既然事情涉及国本,同时万历皇帝的态度在此时至关重要,为了慎重起见,王家屏决定还是由他自己亲自来撰写这份密揭。

密揭,原为“揭帖”兴起于明仁宗朱高炽时期,原本是特许近臣密陈朝政得失的公文,后逐渐演变成内阁专享的秘密奏疏。

明朝中后期,密揭成为内阁与皇帝沟通的主要方式,密揭又有公揭与私揭之分,公揭一般是由内阁集体上奏皇帝,私揭顾名思义则是由阁臣单独向皇上上奏。

通过私揭上疏的频率,能够反应出阁臣与皇帝的关系。

王家屏,作为内阁首辅,此次选择的即为私揭。在贺尔谦准备好笔墨之后。

他面对着空白的题本,凝神思索,良久开始动笔,写下《恳请早定国本疏》“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也,国本之事,已拖延数年.......否则难阻天下悠悠众口,道路喧嚣,臣虽有百口,但难以招架群臣之怒火。此臣亲自誊写,绝无二人知晓,事关重大,望陛下早作决断,臣王家屏拜首。”

写完密揭之后,王家屏又将其封好,准备翌日亲自交给张诚,再由张诚转交给万历皇帝。

翌日。

内阁,张诚又一如往常一样,准备将内阁票拟好的奏疏,收好之后专呈万历皇帝,就在他准备离开之时,王家屏喊住了张诚。

“张公公,留步。”

张诚回身行礼之后,就问道“王阁老,还有何事吩咐?”

王家屏将昨日连夜写好的密揭从身上掏出之后“张公公,这份密揭,请你亲自专呈给圣上,一定要你亲自专呈给圣上。”

张诚接过密揭之后,看到王家屏神色严肃,能让阁老亲自上密揭的一定干系重大,便重的点了点头“阁老,您放心吧,此事交给我。”

王家屏看着张诚走远之后,便又回到了内阁继续办公。

张诚将今日份奏疏带回到司礼监之后,就匆匆向乾清宫走了去。

他步入殿内之后,就向万历皇帝行礼,“主子,今日王阁老呈上一份密揭,嘱咐奴才一定要交给主子。”

万历疑惑地看向张诚,“密揭?呈上来吧。”

张诚恭恭敬敬地将密揭递给万历皇帝。

万历皇帝打开密揭之后,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恳请商定国本疏》几个字。

国本一事终究是万历心头难以抹去的阴霾,尽管让朱常洛出阁读书,但是皇太子一位,对于万历皇帝而言,却并不想传位于朱常洛。

因此,看到内阁首辅王家屏的密揭之后,万历皇帝的兴趣就被提了起来,同时王家屏又特地说明了自己并没有将此事外传,想同圣上秘密商议,万历皇帝的兴趣更盛了几分。

看完王家屏的密揭之后,万历皇帝略显兴奋的在殿内开始来回踱步,不一会他便命令张诚说道

“张诚,你找一个得力的太监带上朕的亲笔手谕,去王家屏府上走一趟,切莫走漏了半点风声。”

“是,主子,奴才这就去。”张诚回答道。

不多时,张诚就找来了义子张让。

“老祖宗,您有什么事,让儿子去做?”张让问道。

“这件事,你亲自去办,莫要走漏了风声,若是走漏了半点风声,你我脑袋不保!”张诚对着张让耳提面命地说着。

“老祖宗,儿子办事你还不放心,儿子定当尽心竭力。”张让立即跪倒在地。

“起来吧,主子万岁爷,命你拿着圣上的手谕去一趟王阁老府上。”张诚这才跟张让透露了消息。

张让好奇地问着“老祖宗,主子万岁爷,这是所谓何事啊?如此神秘?”

“不该打听的不要打听,宫里的规矩你忘了?咱们都是为主子万岁爷做事,这次你若是办好了少不了奖赏。切记莫要走漏任何风声!”张诚告诫地说着。

毕竟事关国本,又是当今圣上与首辅之间的密谋,若是因他而走漏了风声,万历皇帝跟王家屏都不会放过他。

“你回来之前,我就在这司礼监等着,一有信儿就回来告诉我。”张诚最后不忘吩咐一句。

“是”张让领命而去。

……深夜

张让叩响了王家屏府邸的大门,命人前去禀告。

“老爷,老爷,宫里来了人。”门房进入禀告道。

“哦?快去请他进来。”王家屏听完下人的禀奏之后,嘱咐着,说完就将常服换成了一身干洁的官服。

“张公公,深夜前来是有何要事?”王家屏问张让。

张让回答道“阁老,咱家是来传主子万岁爷的手谕的。”,说罢,就将万历皇帝的手谕拿了出来。

王家屏接过手谕之后,想来是自己的秘揭成功地引起了万历皇帝的注意,便开始读了起来

“今早览卿密奏揭帖,悉见卿忠君为国之诚。朕虽早有旨意欲行册立之事。但近来朕读《皇明祖训》内一条,立嫡不立庶之训。况今皇后年稚尚少,倘后有出(生育),册东宫乎?封王乎?欲封王,是背违祖训;欲册东宫,是二东宫也。故朕迟疑未决。卿可与朕再呈密揭,钦此。”

今晨王家屏的呈上的密揭,显然已经切中了万历皇帝的要害,万历皇帝在看到王家屏的密揭之后,迫不及待的遣人带来了自己的手谕。

同时万历皇帝在手谕中暗示,自己对于国本之事甚是忧虑,但又假借《黄明祖训》之名,以“立嫡长,不立庶子”的规则来作为借口。

加之万历皇帝与皇后不睦已久,嫡长子遥遥无期,现在皇长子朱常洛乃是庶出,而非嫡长子,正好可以将太子之位高悬。

王家屏看到万历皇帝的手谕之后,联想到早先自己与郑国泰之间的商谈,他越发确定自己对于万历皇帝圣意的揣度已经趋于真相。

那便是万历皇帝,早已有心实行“三王并封”之举,而郑国泰则在阴差阳错之间,为此事添了一把火,呈推波助澜之势。

至于郑国泰是否受到了万历皇帝的指使或者是他自作主张参与进来,则已经不是事情的核心。

想到这里,王家屏便对还在一旁等候的张让说“张公公,且在这里歇息片刻,我这就去为圣上呈上密揭。”

“国事要紧,阁老请便,咱家就在这里等候阁老。”说完,张让就坐在了前厅的椅子上。

王家屏快步向自己的书房走去,边走不忘叮嘱下人,为张让奉上热茶。

进入书房,王家屏又思索了一阵,才开始写此次的密揭。

半个时辰之后。

“臣王家屏再拜首,国本之事,臣以为可如下处理:其一,着皇长子朱常洛拜皇后为嫡母,后再行册立之事,如此便名正言顺。”

“其二,着皇长子朱常洛、皇三子朱常洵、皇五子朱常浩,行“三王并封”之举,此万般无奈之举,同时应在说明立嫡立长之时间,以免再生波澜。”

王家屏的这封密揭,不可谓不是良苦用心。尽管他按照万历皇帝的意思,将“三王并封”写入到了密揭之中。

但也强调这是“万般无奈”之举,同时也要求万历皇帝即便力推“三王并封”,也要为“立嫡立长”明确一个具体的时间。

王家屏写完将这份密揭封好之后,就走到了前厅就将密揭交给了张让。

“张公公,事关重大,你回宫之后,就即刻呈给圣上。”王家屏嘱咐道。

“阁老放心,咱家回宫之后就呈给圣上。”张让重重点了点头,说罢,就起身离去。

……

司礼监

“老祖宗,老祖宗,我把王阁老的密揭拿回来了。”张诚一边跑一边喊着就走进了司礼监的殿门。

“好,没白疼你。你回去歇着吧,我这就给主子万岁爷拿过去。”张诚接过密揭。

张诚急匆匆地走到乾清宫,“主子,主子,王阁老的密揭,王阁老的密揭。”

注释1.李小波:明代内阁密揭制度考析,历史研究,2021(06).

注释2.乙丑大学士张居正等题义理必时习而后能悦学问必温故而后知新皇上睿明日开若将讲过经书再加寻绎则其融会悟入必又有出旧闻之外者臣等谨将今岁所进讲章重复较阅训解未莹者增改数语支蔓不切者即行删除编成大学一本虞书一本通鉴四本装演进呈伏望皇上万几有暇时加温习庶旧闻不至遗忘新知日益开豁其于圣躬贯为有补,《明神宗实录》卷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