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章 突然袭击
万历皇帝拿起王家屏的密揭,就看了起来,一边看一边夸赞起了王家屏。
“朕深知,王山阴乃忠诚可信之人,此事交办给他,甚合朕意。”
“都是主子,有识人之明。王阁老不过是按主子的意思办罢了。”张诚附和着说道。
“哈哈哈,此事我虽早已有意,若王家屏还跟那帮文臣站在一起,此事又岂能办成?”万历皇帝,并没有因张诚的附和,就昏了头脑。
“祖宗将江山社稷交到了朕的手上,朕在立皇太子的事情上又岂能儿戏?”万历皇帝接着说道。
“圣明无过,主子万岁爷,国本一事,确应当慎之又慎。”张诚赶紧又恭维起了万历皇帝。
万历皇帝听完之后,又在殿内踱起了步,他的眉头紧锁起来。
“张诚”
“主子,奴才在。”张诚眼见万历皇帝又要吩咐什么事情,就赶忙答应着。
“你说何时,推行这‘三王并封’之事?”万历皇帝又问起了张诚。
“回主子万岁爷,此事乃天家之事,奴才又岂敢擅专?全赖主子万岁爷圣心独裁。”张诚面对这道“送命题”,又开始打起来太极。
万历皇帝听完张诚的回答,并不满意“让你说你便说,朕免你暨越之罪。”
“万岁爷,此事已经跟王阁老通过气儿,既然王阁老那边已经知道,那不妨趁热打铁,您说呢?”虽然最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但张诚依然将最后的选择权留给了万历皇帝。
“嗯,确实应当如此,趁热打铁。你即刻去拟定诏书,主要内容就是将'三王并封'之事,传召礼部,让礼部选择吉日来举行典礼。”万历皇帝嘱咐道。
此时的万历皇帝兴奋不已,已经将王家屏密揭之中,关于“请立皇长子为太子,认皇后为嫡母”的建议抛诸脑后,一股脑地扎进了‘三王并封’的动议之中。
……
翌日,礼部。
张诚拟好圣旨,加盖用印之后,就来带了礼部。
礼部尚书罗万化,亦是一位猛人,六岁时就已经就读乡塾。一天他在读书的时候,旁边的屋子就快要倾倒,但他不为所动,可见其读书之刻苦。
罗万化隆庆二年高中状元,授翰林还修撰。罗万化,为人耿直,张居正主政时,他不屑逢迎,担任主考时又多次阻了张居正之子的科考,故多年得不到升迁。
不久前,丁忧在家服丧期满的罗万化才升任礼部尚书一职。
张诚拿着圣旨走到礼部,让罗万化召集礼部众人,准备宣旨。
“罗尚书,准备接旨吧。”张诚看人到齐之后就准备开始宣读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昭曰朕所生三子,长幼自有定序。”
“但思祖训立嫡之条,因此少迟册立,以待皇后生子。今皇长子及皇第三子俱已长成,皇第五子虽在弱质,欲暂一并封王,以待将来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着你部里择日俱议来行,钦此。”
念完圣旨之后,张诚便准备将圣旨交与罗万化,“罗大人,接旨吧。”
还不待,罗万化开口,礼部官员们就炸开了锅。
“此乱命,罗尚书,此圣旨断不能接啊。”礼部左侍张位劝解道。
“是啊,是啊,尚书大人,此圣旨断不能接啊”其他一众礼部官员附和着。
张诚眼看着局面越来越混乱,就开始怒斥起了礼部一众官员们“放肆!放肆!你们…你们是要违抗皇命吗?”
“罗大人,这就是你治下的礼部?”张诚又开始向罗万化施压道。
“都安静,皇命不可违,臣罗万化接旨。”说罢罗万化就叩首领旨。
随着罗万化接旨的声音,刚才还喧嚣嘈杂的礼部瞬间就安静了下来,礼部众官员只能一齐叩首领旨,只是他们脸上的表情,神色各异。
有的官员老神在在,但内心中已经开始筹谋着如何将这个消息传递出去,有的官员则一脸气愤,对于万历皇帝的这道圣旨,显然不是他们所期待的“册立皇太子”的圣旨。
还有的官员则默不作声,准备冷眼旁观着发生的这一切。
“那咱家,就在司礼监等着礼部的折子了。”张诚心满意足地看着罗万化及礼部众人,说完就回宫复命去了。
等张诚走后。
礼部瞬间又炸开了锅,一众官员开始议论纷纷。
“圣上如何能将册立皇太子一事与‘三王并封’相联系,此乱命啊。”礼部左侍郎张位又再一次将心中的话说了出来。
“是啊,是啊,若此事礼部执行,百年之后,你我岂不是会成为‘乱臣贼子’?”礼部右侍郎王昭宇看向罗万化说道。
“尚书大人,左尚书与右尚书,实乃‘谋国之言’,请尚书大人三思啊。”礼部仪制司主事张纳陛劝导。
罗万化面色凝重“你们所说,我又怎会不知?此事须从长计议,诸位都先散了吧。”他搪塞了几句,就遣散了众人。
但这件事不会就此结束,罗万化等人要开始思量如何给万历皇帝写奏折,但其他年轻一些的礼部文文官们则开始交头接耳的准备将这个消息传递出去。
……
内阁
“阁老,阁老,大事不好了。”礼部左侍郎张位急匆匆地走进了内阁。
还不等王家屏开口,东阁大学士赵志皋问了起来“出了何事,如此慌张?”
张位一边解释着一边拿起了放在桌案之上的茶杯喝了起来“今天早上圣上命张诚到礼部传旨,命礼部择日举行‘三王并封’的仪式。”
“砰”的一声,还在喝茶的王家屏,手中的茶盖落在地上,碎成了几瓣。听到这个消息,他没想到万历皇帝动作如此之快,在密揭呈上去之后的第二天,就下旨礼部,命令筹备‘三王并封’。
他更没有想到,此次万历皇帝会绕过内阁直接给礼部下旨,将这件事搞成了“突然袭击”。更令他绝望的是,万历皇帝将他第一条建议置于不顾,他心中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绝望。
赵志皋听到张味的回答之后,勃然大怒“圣上怎会如此荒唐,黄太子之位空悬日久,今日却又搞出一个‘三王并封’?阁老,您说此事该怎么办?”说完就又望向了王家屏。
此时的王家屏已经陷入到了深深的挣扎之中,面对内阁两位同僚的目光,他则表现得犹豫不决。
一方面是被万历皇帝的‘荒唐举动’搞到了破防,另一方面是他发现自己已经陷入到了两难境地,不知该如何向阁臣们解释自己先前的密揭。
“此事…此事,容我回府再想一想吧。”说罢,王家屏也不再理会其他两位阁臣,就自顾自地走出了内阁。
“王阁老这是……?”张位不不解的望向赵志皋。
赵志皋虽然已年近七十,朝堂之事平日里他参与的不多,但不代表他已老糊涂,“前日里,王阁老给圣上写了一份密揭,今日圣上就以这种方式来强推‘三王并封’。明成(张让的字),你不觉得奇怪吗?”
张位对于赵志皋的提问,一时也无法回答,他的脸色愈发的凝重起来。难道是圣上同王家屏之间达成了某种秘密的交易?这与平日里张位印象中,秉正持法,不亢不随的王阁老,截然不同。
……
“哈哈哈哈,这实在是妙。”在听到万历皇帝着礼部‘三王并封’的消息之后,郑国泰在府上发出了爽朗的笑声。
“如此说来,圣上对于‘三王并封’早有筹划,圣上声明,天佑我郑氏啊。”随即,郑国泰又是一阵感慨。
“此事全赖常先生神机妙算。”郑国泰对着幕僚常鉴感谢道。
常鉴脸上露出了自得的表情,但依旧躬身行礼道“能助老爷成就大事,乃我之幸事。”
郑国泰对着下人喊道“来人啊,将去白银百两,赠与常先生。”
嘱咐完之后,郑国泰就准备前往宫中,将这个好消息告诉郑贵妃。
……
张诚传完圣旨之后,就回到了宫中向万历皇帝复明。
“主子,奴才传完圣旨了。”张诚又恢复到之前那个恭敬地样子,对着万历皇帝说道。
“好,罗万化还是可靠的。”万历皇帝听完张诚的汇报之后,十分高兴地说着。
张诚看到万历皇帝如此愉悦就将礼部官员群情激愤的事情,讲给万历皇帝,只得将此事暗暗压下,准备再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将此事禀告万历皇帝。
他内心之中只能暗暗地祈祷,朝堂之上,别再掀起什么风浪。让‘三王并封’能够顺利推行下去。
……
“主子,主子,大事不好了。”王安一边跑又一边喊着。
此时,还在温习功课的朱常洛,听到如此重复的台词,就不由地狠狠翻了一个白眼,才过了几日安生日子,有你真的是我的福气。
“主子,大事不好了,今日朝堂之上发生一件大事。”王安气喘吁吁的说着。
“王大伴儿,你慢慢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多年来的机关经验,早已让朱常洛养成了处变不惊的处事态度。
王安继续说着“今日,圣上突然对礼部下旨,着礼部筹备‘三王并封’的事宜。”
“三王并封?”朱常洛问着,一边大脑已经开始高速运转了起来。
“对,主子。圣上在旨意上说准备将您,三皇子朱常洵,五皇子朱常浩一并封王,而册立皇子之事…延后。”
“将我,三皇子,五皇子一并封王?”朱常洛开始思索了起来,前不久自己出阁读书,要说这件事中,最不开心的要属郑贵妃。
那么在‘三王并封’这件事上,郑贵妃又发挥了什么作用?
不对,不对,如果郑贵妃,真有如此大的能量,恐怕也不用朱常洛再做什么,郑贵妃就已经将朱常洵推向了太子之位。
这件事幕后最大的推动者,恐怕只有一个,那就是万历皇帝。朝堂之上能够搅动如此风雨的,恐怕也只有自己的便宜父亲。
自己现在占据着“皇长子”的身份,但眼下‘三王并封’倘若施行,那么自己则只能跟三皇子,五皇子一起竞争。
倘若到时,万历皇帝再来一个“公平竞争,择优录用”,这件事的主动权就彻底不在自己的手中。
“王大伴儿,立刻去请焦竑,焦师傅进宫。”朱常洛对王安说道。
“哎!主子,奴才这就去。”王安听到朱常洛的命令之后,躬身行礼之后,就匆匆就出了大殿,前去寻焦竑。
……
“姐姐,这次我件事办的漂亮吧?”此时,郑国泰正得意洋洋地向郑贵妃炫耀着。
“和你有什么干系,此事全赖万岁爷圣明。”郑贵妃,听完郑国泰的自吹自擂之后,就又开始了敲打。
郑国泰听完郑贵妃的话之后,“哎?姐姐,这可不兴过河拆桥啊。”
“之前姐姐可不是这样说的,一个人在这深宫之中如履薄冰……”
郑国泰的话好像又踩到了郑贵妃的痛点,“姐姐,收拾不了你了是吧。”郑贵妃作势要打。
“停……停!此事揭过,此事揭过。”郑国泰赶忙求饶道。
“这还差不多。”郑贵妃才心满意足地说道。
“姐姐,此事确实仰赖圣上。只是若没有我掺合那一脚,圣上说不定,还要晚些才能提‘三王并立’。”郑国泰一边解释,一边拿起放在桌上的水果,自顾自的吃了起来。
“不错,此次圣上力主,大事可成矣。”郑贵妃听完之后,兴奋地站了起来,前几日受过的阴霾也随之一同消散。
……
焦竑被王安请到景阳宫之后。
“请焦师傅助我!”朱常洛看到焦竑之后,就快步上前,躬身行礼,言辞恳切地说着。
焦竑赶忙扶住朱常洛“殿下,此事我听翰林院同僚说起,大家都是议论纷纷。”
“大家是如何议论的?”朱常洛问焦竑。
“多数对圣上此举,颇有微词。圣上强令礼部筹备‘三王并立’,而非解决国本一事,让许多人很是气愤。”
朱常洛听到这里,真是打瞌睡有人送枕头,看来民心可用。
“焦师傅,朝中可有与你交好之人?”朱常洛问了起来。
“殿下,如何做?”焦竑问了起来。
“既然我父皇不想体面,那我就帮他体面!”说罢,朱常洛便站了起来。
刹那之间,朱常洛身上迸发出来,一股前所未有的气势。
焦竑,王安,不由地都看呆了。
注释1.壬午大学士张居正等请重修大明会典从之是日诏曰朕仰承祖宗列圣之鸿庥获缵丕绪夙夜祗惧图维治理则亦惟我祖宗之旧章成宪是守是遵仰惟皇曾伯祖孝宗皇帝命儒臣所纂大明会典一书其于我祖宗列圣创业垂统典章法度之详通变宜民因革损益之迹固已纲目具存足垂彝宪苐简编浩穰精核实难我,《明神宗实录》卷五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