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前瞻·特邀笔谈
汤显祖与中国文化传播
2022年中国(抚州)汤显祖学术研讨会由中国戏曲学会、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上海戏剧学院、南昌大学和抚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院(抚州)、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北京大学(昆曲)传承基地、东华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和抚州汤显祖国际研究中心承办。研讨会在抚州设主会场,北京大学设分会场,部分嘉宾线上参会。本届研讨会紧扣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邀请70多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相和的形式围绕汤显祖与中国文化自信、“临川四梦”的当代传播、汤显祖与地域文化研究三个主题展开了精彩绝伦的研讨交流,实现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北京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院(抚州)院长彭锋出席会议并致辞。
各位专家、学者:
大家上午好!在静谧的冬日时节,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相聚云端,共同参与2022年中国(抚州)汤显祖学术研讨会。
400多年前,世界文化史上诞生了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戏剧家汤显祖。他创作的《牡丹亭》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不朽篇章,奠定了学术思想开放、文化艺术包容的晚明文化时代。他的作品更是超越了时代和国家的界限,为世界各国人民所传诵,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此次学术研讨会的举办,必将进一步提升汤显祖文化的影响力,向中国乃至世界更好地传播“临川四梦”、抚州地域文化,以及中国文化自信。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文明沟通民心、以文明塑造国家形象的思路更加清晰。“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也是文艺工作者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
高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传播也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北京大学与昆曲、与汤显祖有着百年渊源。20世纪初,蔡元培校长及吴梅等热爱昆曲艺术的学者将昆曲引入北京大学,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此后,几代师生薪火相传,俞平伯、浦江清、朱德熙、林焘等名家学者都曾在北大不遗余力地研习传承昆曲。2005年,美学家叶朗与白先勇联手举办青春版《牡丹亭》进北京大学及昆曲文化周,北大的昆曲教育开始蓬勃发展。2009年,“北京大学昆曲传承计划”实施,此后北京大学开设“经典昆曲欣赏”通选课,邀请海内外昆曲名家及知名学者以讲座形式,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昆曲之美,使得昆曲的欣赏和学习开始系统化。2013年,北京大学成立昆曲传承与研究中心,进一步推动了昆曲的校园教育。如今,经典昆曲欣赏在北大成了极为热门的通选课程。同时,北京大学在校地合作的基础上,由抚州汤显祖国际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院(抚州)、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昆曲)传承基地联合发起,举办了“云上的汤显祖——汤显祖研究系列讲座”,从传播到传承,再到更进一步的传播,让传统文化教育形成良性循环。
受疫情防控的影响,我不能前往抚州参加此次研讨会,但距离并不能阻碍文化与学术的传播交流。相信此次会议在新时代、新思想的指导下,也会取得新成果。最后,预祝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祝愿汤显祖文化交流系列活动结出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