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二次成长:给青少年恰如其分的爱和支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发展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界一致认为,青春期的主题是分离,即孩子能在心理层面独立,成为有自我、有边界、有力量的“成年人预备军”中的一员,父母能够学会放手,给孩子恰如其分的爱和支持,不焦虑、不内耗,既不放任不管,也不过分干涉。

上述过程包括孩子和父母以及亲子关系的一系列转变,当此过程能够顺利度过,孩子将带着满满的心理能量投入有意义的生活中;父母也能够适度地将精力抽回,开启人生精彩的下半场;反之,孩子和父母都可能留下不同程度的遗憾。

有些人觉得,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是今生看着他们的背影渐行渐远。这样概括亲子关系,很令人伤感。而当我受训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持续和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工作后,我却有了不同的感受。

尽管父母和孩子在物理距离上可能会变远,但终其一生他们都在进行复杂的互动。亲子关系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烙印,将影响他们的一生,甚至波及下一代,形成我们所说的代际传承。

当完成这本书时,我意识到,很多人对前面亲子关系的概括有如此强烈的共鸣,是因为这一表述戳中了很多人在整个青春期亲子关系转变时的矛盾和伤感,也许也触及了很多人长大过程中在关系里经历的创伤。

父母的角色不仅是养育子女,还包括自身的适应和成长。如果父母不能随着孩子的变化而调整自己,青少年将难以顺利步入成年。许多在咨询室遇到的成年问题,往往与青春期的成长缺失相关。例如,

青春期缺乏支持和探索空间的人,成年后容易自卑和迷茫;

青春期被要求高度“融合”的人,成年后难以活出自我和发展自己的事业;

青春期缺少社交引导或遭遇过霸凌的人,成年后同样会面临关系困境……

以上种种可归纳为青春期的四个挑战,这将在本书的第一部分详细探讨。

没有父母会故意给孩子的成长使绊子,很多人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做或缺少方向。我们理解父母帮助孩子应对成长挑战的难度。同时,家庭也在不断发展,需要支持和引导。十年前,大家甚至没有意识到青春期会引起如此多的扰动。而现在,咨询室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

在对青少年的工作中,我们的目标一直是帮助每个孩子回到健康、有序的发展过程中,同时尝试恢复积极、有弹性的亲子关系。青春期是一个关键的成长阶段,父母的理解和支持至关重要。之所以称青春期是人生第二个关键成长期,是因为在这个时期除了本身的发展任务,早年个体和家庭潜伏的发展问题都得以呈现,因此青春期是一个回顾、调整和修复的好时机。

编辑黄文娇邀请我们四位作者共同编写这本书,正是希望通过科学知识和实用建议,为广大父母提供一个全面的指南,帮助他们在孩子的“二次成长”过程中找到方向,少走弯路,给予孩子最好的陪伴与支持。为了在有限的篇幅中给父母提供更有价值的内容,我们对本书的内容架构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打磨,最终梳理出五个部分。

本书第一部分(章扬清)阐述了青春期的发展规律,青少年和父母要面对的发展任务和挑战。青春期的跨度很长,10岁和20岁的孩子是完全不同的,这个部分也帮助家长评估青少年的不同发展阶段是否在正轨上。

第二部分(章扬清)则阐述了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对大脑的研究给父母和青少年的相处提示了怎样的信息。

第三部分(陈淑芳)则为面对亲子关系转变的父母提供了更具体的建议和支持。

第四部分(李泽华,章扬清)则从家庭系统的角度看青少年的发展和成长,为家庭找回复原力提供了支持。

第五部分(郑毓晨)则为孩子出现一些典型问题的家长或希望预防孩子出现问题的家长答疑解惑。

四位作者中有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家庭治疗师,虽然具体的工作方式略有不同,但我们都受训于中美精神分析联盟(CAPA)。精神分析尊重个体的发展,相关工作者了解早期照料者和孩子的互动,探索个体的发展轨迹,并以此来认识人格如何形成的传统由来已久。我们见证了很多个体和家庭的故事,为了保护来访者的隐私,所有的案例都使用化名并经过整理改编。我们也非常感谢和我们工作过的每一位来访者,让我们不断观察和反思,到底什么是成长,成长需要的又是什么。

在成长和转变中,有失去,也有新的获得。孩子的背影偶尔让我们感到失落,孩子的成长更让我们感到欣喜,随着孩子的长大和独立,属于成年人的更成熟、自主和丰盛的生活画卷,也将在我们面前缓缓展开。希望这本书能在这个过程中陪伴您。

章扬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