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价值观体系的构建:兼评中国企业500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价值观的概念

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的看法或观念。因此,价值观也可以称为价值观念、价值理念、价值主张、价值取向等。人们不会只有一个价值观,因此,凡是讲价值观,一般都是指价值观体系。评价主体认为什么东西是有价值的,它就有意义;什么是没有价值的,它就没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就值得去做,无价值的就不要浪费时间和精力。价值观有强度大小之分。评价主体认为特别有价值的事情,就值得兴师动众、大动干戈,甚至抛头颅、洒热血。

人的价值观不是与生俱来或凭空捏造的。首先,它深受所处时代和空间的影响。生长于某个时代的人们自然会有那个时代的一些重要特征。不同的时代可以把评价主体分为具有传统价值观念的人和现代价值观念的人。甚至在同一个时代,也有“60后”、“70后”和“80后”的差别。即便是同一个人,随着时代的发展,年轻时认为有价值的事情到中年后就觉得没什么意义了,当初认为没有意义的事情后来又变得特别有价值。处于不同地理区域的人,价值观念有很大差异。一般情况,地理区隔越远,差异越大。比如霍夫斯塔德等人的研究发现,即便是在同一个组织内,多元化的员工队伍最终呈现的国家文化的差异非常显著[1]。其次是个人的成长经历。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有一些特殊性,造成人们价值观念既多姿多彩,又各具特点的现象。

价值观由于受到社会、阶层、文化和政治等影响,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种类。例如,很多西方学者认为,价值观因个人的主观差异,不能做比较,即谁比谁的更有价值。但实际情况是价值观也有三六九等、高低贵贱之分。更加复杂的是,当我们把道德评价引入价值观,价值观就有了健康的和不健康的、高尚的和庸俗的、积极的和消极的区别。既然道德评价参与了,自然就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不正确的价值观、正常的价值观和扭曲的价值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