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汉籍与中越文学交流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从敦煌和越南的民间文本看“俗文本文献学”的建立

20世纪初,随着敦煌藏经洞的打开,敦煌遗书这批特殊的文献资料得以重见天日。从文学的角度而言,敦煌遗书的特殊性在于容纳了一大批中国文学史上已经失落了的品种和作品,从传播方式而言,它的特殊性在于容纳了一大批完全不同于传统四部经典的、杂抄成书的民间文本。经过一个世纪的学术发展,敦煌遗书在文学、历史、语言、宗教、艺术等学科方面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发掘和利用,不仅导致了敦煌学这个国际性学科的建立,而且极大地修改了这些学科的传统描写。然而让人遗憾的是,这批以民间文本为主的文献资料,对中国古典文献学发展的促进作用,却未有其他学科那么鲜明。究其原因,在许多研究者眼中,敦煌文献特殊的物质形态和传播方式往往被视作特例。现今,主流古典文献学所遵循的是以乾嘉学派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学术传统,其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以刊本为主要流通形式的四部经典文献,无疑其学术观念主要建立在印本书籍基础之上。而随着学术视野的扩大,我们发现在越南也保留了一批类似于敦煌写卷的汉文本,[1]使我们有机会对这两种民间文本进行一次比较研究,进而提出一些新的文献学认识,即主要关于“俗文本”——民间形态的文本或抄本形态的文本——的认识,并通过这些认识完善和修正已有的古典文献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