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轨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归来

清晨的空气里弥漫着潮湿的泥土味。

余晟走在行政楼通往医疗区的小路上,脚下的地面是临时铺设的钢板,每一步落下都带着微微的回音。

他刚从联合政府应急组的一场“简单沟通”中出来,脑子里还在回旋着那些刻意轻描淡写的话语。

会议室里的人并不多,也并不冷漠,只是那种过分谨慎的态度,让人感到一丝若有若无的压力。

他们确认了他救援前的工作内容,特别是轨道地面租的日志操作异常现象。

谈话一切都很正常,除了在提及串联通讯时,对方的语气变得格外缓慢,仿佛在小心措辞。

余晟配合地答了所有问题,没有多问,也没有表现出任何异样。

他知道,现在不是表现得过于敏感的时候。

行政楼外,施工机械的低鸣声一阵阵传来,像是远方海浪的回响。

医疗区就在北侧,占了基地的一小角,由几十座灰白色方舱拼接而成,中间夹着数条狭窄的小巷子,天上拉着粗大的供电管线。

最后核对了几组数据后,余晟缓步走到自己舱门前,正准备推门,旁边传来脚步声。

他回头,看到一个穿着灰制服、头上光秃秃的青年提着餐盒朝他走来。

“喂,还真是你啊,余晟?”

是宋辞。

大学时的旧识,也是同届不同组的老同事,但只记得那是他的头发还很茂盛。

余晟露出一个淡淡的笑,声音有些沙哑:“……挺巧。”并未提起头发的事

宋辞举了举手里的餐盒,笑道:“送饭的。”

他伸手推开门,侧身让余晟先进屋。

方舱内部很简陋,靠墙是一张单人折叠床,床尾搭着一条军绿色的旧毛毯,床头有一盏还算亮堂的应急灯。

对面墙上挂着急救物资箱,一旁立着便携供暖器,嗡嗡地轻响着。

宋辞把餐盒搁在床边的小桌上,顺手拉了把塑料凳子坐下。

他环顾了一圈屋子,啧啧感叹:“不错啊,单间待遇。”

余晟拿起餐盒盖,看了眼内容物:

半碗还温热的米糊,一些像是人造肉制作的块状物,一小碗淡黄色的汤。

他舀了一口米糊,动作不急不缓,嘴里没有什么味道,更多的是为了让胃里填些东西。

宋辞看着他吃,靠在凳子上,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你们这个单间是特批的。像你这种搞近地轨道学的高端人才,活下来的,现在不多了。”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放心,也不能算是搞特殊照顾。只是……天上的家当,能用的也没多少了,你还活着就好。”

余晟没接话,只是继续吃着。

舱外,施工的声音一刻没停。

远处偶尔传来中型外骨骼机行走时金属关节撞击的声响,沉闷又有力。

能隐隐看到,不远处的新建区,一排排高大的钢铁骨架撑起未来城市的雏形。

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工厂的管道在夜里冒着白色蒸汽,基地东南角,那座半成型的核聚变实验楼静静矗立,周围围着几层厚重的隔离带。

“吃完了慢慢休息。”宋辞拍拍桌子,“有事按床头的按钮,医疗志愿兵轮班,我今晚还得去急救舱盯梢。”

他起身,挥了挥手,轻快地走出舱门。

余晟靠着床坐了一会儿。

胃里暖了,头脑却依然清醒得可怕。

这种莫名其妙的优待,不像是纯粹的关心。

近地轨道组长的背景……救援前的数据记录……约谈时那种奇异的语气变化……

碎片在脑子里堆叠着,像未完成的拼图,让人越想越乱。

于是余晟披上了外套,走出方舱。

医疗区外,一条临时铺设的道路向基地内部延伸。

夜风带着淡淡的焊接烟味,远处塔吊的红灯在夜空里一闪一闪。

沿着小路,他慢慢朝物资区走去。

一辆补给卡车停在那儿,旁边堆着一些未拆封的医疗箱。

正准备转身回去时,忽然听到有人叫了他一声。

“余晟。”

声音低哑,带着压抑不住的疲惫。

他转头,看见一个穿着旧军绿色工作服的人影走了过来。

高文。

原汽车工程系的学长,生死未卜的人之一。

两人在半明半暗的地方对视了一会儿,彼此什么都没说。

最终,还是高文先开口了:“还活着……挺好。”

余晟点了点头,走近两步。

高文看了看四周,示意他靠近些。

声音压得很低:“你被救上来以后,轨道上哪几颗被升高了轨道。”

余晟心里微微一震,面上却不动声色:“升高轨道……多高?”

“我怎么知道,有些轨道记录……被锁了,监测单元也是直接封存,轨道上好像有一些奇怪的东西。”

高文咬了咬牙,像是在权衡要不要继续说。

最后,他低声补了一句:“虽然我是修车的,但你们看到的绝对不是自然噪声,也不像是电磁干扰,好像是什么东西在控制卫星,但信号不是……”

夜风吹过,两人衣角猎猎作响。

“唉,我也就知道这么多了”

远处的机械灯在夜空下缓慢转动,映出基地模糊的轮廓。

高文拍了拍他的肩膀,再没有多说,转身就走进黑暗中。

余晟站在原地,目送着高文离开。

心底生出一股无声的寒意。

他仰头看了看天空。

今晚的天很清澈,近地轨道似乎在高空中若隐若现,像一根银线穿过黑色纺布。

但一切又都安静得出奇。

可是他知道,静,是另一种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