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XJ寻宝记之 和田美玉
WLMQ二道桥玉石市场内人声鼎沸,到处都是玉石和看玉石的人。有着多年玉石交易经验的老郭时常来这里转悠,作为WLMQ最大的和田玉集散地,每天来这里寻找发财机会的人络绎不绝,不用说各地买家来到这里都怀揣着一个愿望,那就是希望能寻找到一块富有传奇色彩的“石头”,从而一夜暴富。
这种以毛料为主的玉石集散市场内,基本上都是以“赌石”的方式进行交易。“赌石”是玉石行业流传了上千年至今还在沿用的古老方式,是和田玉交易链中的第一环节,一块外表看似普通的石头,一刀切下去有可能让拥有者瞬间暴富,也有可能让拥有者倾家荡产。
赌石需要极好的玉石辨别力,但没有谁敢保证屡胜不败,所谓专家也不例外,更多的时候运气决定赌石者的命运。赌石有赌石的规矩,买方根据自己的判断看好一块石头以后,双方会用一块红布盖住双手,买卖双方就在红布之下用手势完成讨价还价的过程,外人是无法得知交易价格的。买卖双方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成交后钱货两清决不反悔。
赌中值钱的石头是买家的运气,买回去一块不值一文的顽石也不会因此结怨。看走眼的买家会自嘲的笑笑,嘟囔一句;看我买的这块石头,但决不会因此去找卖主,交易市场内从未发过因此争吵的事。
老郭对赌石有刻骨铭心的感受,他全名叫郭全海,四十多岁,微胖的身材,看上去很普通,但几年前他曾是一个身家千万的传奇人物。就因为他赌石赌中了一块上等的和田玉而发家,市场里每天都在赌石,每天都不乏这种传奇,据说曾有人用五十多万赌一块看好的石头,结果得到价值几千万的羊脂白玉,赌石成就了许多人的梦想,也毁灭了许多人的希望,
如今老郭也因为赌石而几乎输尽了家产,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好运气不在青睐于他,想到这些他苦笑着摇了摇头。老郭祖辈是天津杨柳青人,清朝末年挑着货担随左宗棠西征大军进XJ(俗称赶大营),后留在迪化(WLMQ)经商。老郭继承了祖辈的经商传统,年纪不大就在古董行业闯荡。
民间谚语云,七十二行,古董为王。
但当时的他年少无知,轻信了别人的故事——祖传几代价值百万的瓷瓶因急需用钱十万元就出售了,梦想发财的他凑了十万元买回了那个瓷瓶,结果懂行的人告诉他是赝品,只值几百元,他当时就蒙了,十万元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悔恨之后他终于明白古玩这行水很深,这是一个靠眼力吃饭的行当。
不仅是看东西的眼力,还要有看人的眼力,古玩市场就像是一个江湖,是江湖就有江湖的规矩,最大的行规就是这里不打假,不包赔。在这个行当只有新旧之分,没有假货一说,一切都靠自己的眼力,行话讲:没有受骗的只有看走眼的。他想明白之后砸了这个瓷瓶,交过高昂的学费后,他下决心改掉浮躁的毛病从头学起,之后经过了几年的摔打,他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为了便于交流他学会了一口流利的维语,依靠这个优势,他从南疆KS、和田等地收购古董古玩,拿到WLMQ来卖。当时人们都不了解古玩,能收到价格便宜的好货。
在WLMQ的古玩市场上来买货的内地人、美国人、欧洲人和阿富汗人都很喜欢这些带有民族特色的古董,比如清朝时期甚至更早的南疆人使用的陶罐、铜器、古钱、和田地毯等等,这些东西大部分都卖出了很高的价格。
此后,老郭挣的钱早超过了当年赔掉的十万元,并且有了自己的古玩店。后来他发现做古玩的人多了,货也不好收了,一次偶然的经历使他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商机,于是他决定把生意的重点转移到和田玉上。
老郭是怎么发现和田玉这个商机的呢?说来也巧,那次他随意收了块玉就拣了个大漏,那是块灰蒙蒙一点也不起眼的老玉,老郭当时并不懂玉,看它器形还顺眼,就一时心血来潮花了几百元收下了。
一天和朋友闲聊,老郭忽然想起这是个懂行的人,就拿出这块老玉请人家给他“掌掌眼”,那人用小刀在老玉下边轻划几下看是否吃刀,结果老玉留下了刀痕,于是说:“这不是玉,玉的硬度在6度以上,钢刀的硬度才是5度,真玉是不会被刀划出印子的。”老郭也没当回事,说:“就当买了个工艺品吧。”
后来老郭碰到了一位玩玉的行家,他先把这块玉上手掂了一下感觉很沉,然后又放到日光灯下仔细看,过了好一会儿才说:“这是一块汉代的和田白玉,你拣便宜了。”
老郭不解地问;“即是和田玉为什么还吃刀,”那位行家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是块老玉,玉在土里埋久了就会变软,需要盘玉才能恢复玉性,现在看灰蒙蒙的等恢复了玉性就值钱了。”老郭忙请教如何盘玉,行家介绍说古玉多遭泥土海水侵蚀,泌色厚重隐而不彰,只有用盘功才能使之恢复本性。
所谓盘玉有“文盘”、“武盘”和“意盘”三种,文盘就是让一容颜秀美之女子贴身戴之,以人气养之,两年后玉性复苏,用旧白布不停地擦玉,使之受泌处与玉色自然凝结,色愈敛而愈艳,古玉活色生香的价值就全显露出来了。
武盘较简单就是煮玉,而意盘最神秘,要在密室中焚香闭关,想着玉的十一种美德,同时用手摩察玉,此为盘玉之最高境界。用心盘玉,盘好的古玉温润纯厚,晶莹光洁,尤其是各种泌色之妙,恰似浮云遮日,如同飞鹤游天,富有无穷无尽奇趣雅致,令人赏心悦目。
听了这话老郭盘算着找大姑娘盘玉不太好办,自己也不可能闭关盘玉,只能采取相对容易操作的武盘“煮玉”。于是按行家的指导,老郭用开水煮玉,每次煮完原本灰蒙蒙的老玉都变得如凝脂一样油润,但冷却了又恢复原样,再用旧白布不停地擦拭,玉被擦得滚烫,就会把以前泌进去的杂质吐出来。
武盘了一个多月,老玉终于脱胎换骨,原本灰蒙蒙的玉变得外表柔滑,晶莹洁白,沁色也很自然了,用刀一试也刻不动了。有人见了这块玉后,愿出高价购买,老郭由此感到了玩玉的神奇,毅然将多年收集的古玩转手,走上了玩玉的道路。
第二章疯狂的赌石
老玉毕竟难寻,老郭把眼光转到了XJ和田玉毛料上。他清楚地记着自己第一次赌石的经历,当时他对玉石还是懵懵懂懂的。
在和田一个玉石巴扎(市场)上,一个当地农民在地上摆了一堆石头叫卖,其中有一块拳头大的,并不被人看好的花皮石头,他感觉不错就花六百元买了下来,回到WLMQ请人切开,里面包裹了一块品质很不错的黄玉,那笔生意他赚了七万。
在和田玉产业链的第一环,从产地流出的石头通常还是尚未切割的毛料,一块顽石中到底有什么秘密,是一门冒大风险的技术,即使是剖开的毛料也不能完全确定价格,说不定再切一刀又有变化。辨玉行家都是用钱砸出来的,经过血的教训才得来的经验,他们大致能看出东西的好坏,把握就大一些,当然就算是经验老到的行家也难免看走眼。
古时价值连城的和氏壁为何让献宝者卡和先后丢掉双腿,因为粗糙的石皮裹住了典雅珍贵的美玉。
石料在河床上经历几千年河水的冲刷,玉石表面包裹了重重的石皮外壳,而在石料内部,在氧化铁、锰等元素的作用下会形成糖色,而且糖色大多隐蔽性很强,即使在光源下也很难被识破,所以慧眼识珠难能可贵,一刀不慎价值不菲的石头就会成为废料。
几年前初入道的老郭并没有多少辨玉本领,但他运气却出奇的好,赌石总是赢多输少。有一次他从和田花两万元买来一块足球大小的黄皮毛料,外壳布满凹凸不平的麻点和参差的花纹,在此之前已经有好几拨人看过这块毛料了,都认为它不是和田玉,但老郭偏偏认定这是一块难得的和田玉籽料,这是一种他自己也说不清的感觉。老郭将两沓钱重重摔在地上表示决不反悔,抱起这块石头高高兴兴回了WLMQ。
切割前,老郭用手电的光源反复扫描探究这块毛料之后还是吃不准在哪里下刀,于是在这块石头上面随手划了一条黑线,有关这块石头的秘密就要从这里揭开。老郭的心砰砰直跳,他紧盯着玉雕厂里的那台笨重丑陋的石头切割机,心里暗暗祈祷着老天保佑。切割机锋利的切刀和石头接触时发出的嘶吼声最终揭开了石头的秘密,果然是块真正的和田白玉,老郭发了。
他财运亨通,短短几年,就身家上千万,在业界也小有名气,很是风光了一阵。可好景不长,“唉”老郭叹了口气,他的财运急转直下,赌石接连失败,有一次他看中一块最抢手的枣红皮籽料,花了几十万赌“肉”,因为和田玉籽料一般都带有“皮”,赌肉就是赌那些全皮的籽料里面的肉色,结果他输了。
这块料皮壳虽漂亮,可惜里面没多少玉几乎都是石头,典型的玉包石,他只好把整个皮壳留下来请人雕了雕,指望能卖出去减少一点损失。
由于和田玉风化皮壳的遮挡,人们看不到内部的情况,即便是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也没有一种仪器能穿透皮壳看清石头内部玉石成色的优劣,因此在交易中就掺杂了赌博的成份,赌石头内部的好与坏,于是就有了赌石。
和田玉赌石一般也称为“赌肉”。和田玉原石分为三层结构,最外层是风化的外壳,称为皮,由于所埋地点不同,皮质也不同,外层内有一层皮,又叫“雾”或者“湖”内皮里就是玉的本质俗称“肉”。交易双方赌的正是风化皮内包裹的“肉”,赌石除赌肉外,还可以赌成色,此外还有赌籽料、山料或者是山流水料的。
老郭像赌徒一样,赌石赌上了瘾,越输越赌,不能自拔,他曾看中了一块表面不错的石头,一刀下去就见了肉,他激动异常,心想这回老天终于开眼,碰上了块好石头,谁知第二刀切下去,肉就和石头混在了一起。他大失所望,但也没办法,这种事很常见,只能怪自己运气不好。
他参与的最疯狂最惊心动魄的赌石是在和田,在产玉的地方,那里是最大的露天赌场,赌石都不是论块或是论重量,而是一堆一堆的卖,几百万元一堆,这种豪赌真正使人一下子升入天堂,一下子跌入地狱。老郭连遭霉运,那一堆堆石头几乎使他倾家荡产。
“喂老朋友,来这里看一下嘛”,老郭一抬头看见吾买尔在自己的玉石摊位前对他招手。吾买尔是和田MY县人,在二道桥玉石市场内已经摆了三年摊了,老郭曾经买过他的石头。
吾买尔指着自己摊位里大大小小被擦的油光发亮的石头说:“这些石头嘛,都是刚从和田运过来的”。他弟弟在和田负责收购,他负责销售,市场里玉石生意红火,越来越多的来自南疆地区的人们背着大包小包的石头来到这里,希望用石头改变自己的命运。
老郭忍不住蹲在吾买尔的摊位前看起石头来,他知道吾买尔的石头是地道的和田货,目前市场存在假货泛滥鱼目混珠的现象,让人防不胜防增大了赌石的风险,比如用俄罗斯白玉、青海白玉,还有人从玉龙KS河捡来卡瓦石当和田玉石卖。
由于和田白玉与青海白玉,俄罗斯白玉的外观相似,除了资深玉石行家外,一般人很难辨别被不良商贩做过假的青海白玉和俄罗斯白玉。
青海白玉、俄罗斯白玉与和田玉虽同属昆仑山脉,但由于气候和地质环境不同,它们在玉料品质,市场价格上有着巨大的差别,和田玉的价格远远超过青海玉料和俄罗斯玉料。
正在专心看玉石的老郭肩头被人拍了一下,他回头一看,身后站着一个笑眯眯的高个中年人,原来是他的朋友高翔。高翔把他拉出人群说:“我就知道你在这,走吧,有重要的事找你。”老郭也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起身跟着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