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寻宝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3章 死亡谷

在帕米尔高耸入云的冰山脚下有道幽深险峻的峡谷叫托布加,在很久之前峡谷中的河水汹涌湍急,后来干涸了,变成了一片宽阔的谷地,这里常年烟雾弥漫,诡异异常,地上横七竖八成堆的人畜白骨,令偶尔路过这里的人毛骨悚然,因此这里一直被人们称作“死亡之谷”。

1900年一个经营丝绸的吉尔吉斯商人路过这里,因天色已晚无法前行,只得卸下骆驼身上的货物,露宿在峡谷里。睡到半夜,随着一阵狂风,他听到“咚”地一声一件什么东西落在他旁边,他警觉地四处观察,却没发现有什么异常,最后在装货的箱子边看到有个闪光的圆桶,拿起来一看发现这只桶做工十分精美而且挺沉,这可不是一般的金属制品,而是一件纯银桶。

这银桶是哪来的呢?这个吉尔吉斯商人即激动又很奇怪,抱着银桶在峡谷里呼喊起来,但是除了山谷的回音外,没有任何动静,他呆愣了一会儿,突然想起这是死亡之谷,不由得心生恐惧,不等天亮就赶着骆驼离开了这里。

这位吉尔吉斯丝绸商人把银桶带到了莫斯科,令他没想到的是,他一下成了风靡全城的新闻人物。经过考古专家鉴定,银桶是中国皇宫里的宝物,上面雕着精美的飞龙图案,还题写着中国古诗,无疑是件无价之宝。

不但考古学家、历史学家、中国问题专家对这个银桶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博物馆也希望收藏这只银桶,那些嗅觉灵敏的新闻机构更想弄清楚银桶的来龙去脉。最后这只意外得到的银桶为这位幸运的吉尔吉斯丝绸商人带来了一大笔钱。

那么这只银桶到底从哪里来的,难道真是从天而降落到死亡之谷的?有人推测它应该还有个精致的,与桶上的花纹图案连在一起的盖子,这盖子现在在哪里?谁能找到这个盖子?这一切都为世人所瞩目。

吉尔吉斯商人得到的这个银桶并不是天上落下来的,而是从托布加河峡谷陡立的冰山上一个神秘山洞里掉下来的,这个山洞大多数时间都被缭绕的云雾所淹没,就算人们站在冰山下,拿着望远镜,也看不到它的真面目,它永远是那样平平静静,渺渺茫茫。

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山洞,山洞里有些什么秘密呢?这需要从很久以前说起。有一年,一支中国军队押解着一批贵重物资行进在帕米尔高原的冰峰雪岭,他们有许多的马匹和骆驼,经过长途跋涉,已经筋疲力尽,劳累不堪,在经过一道叫做托不加河谷的地方时,天上连降大雪,雪很快封死了出山的路,把这支人马困在了河谷里,陷入绝境。

这些中国官兵为了不使人和携带的珍贵财宝被大雪掩埋,他们希望能在高处找到一个栖身之所。终于,在离地约350米高的悬崖上发现了一个山洞,为了攀登上去,他们把马和骆驼宰杀后迅速剥皮,再切成一块块,使马肉和骆驼肉冻结在平滑的岩石上,宰杀完所有的牲畜构成了一道肉梯,直搭到那个洞口,官兵们先将那批财宝传递进山洞里,剩下的人才顺着这条肉梯爬进洞里。

进入这个山洞的官兵,企望着大雪停止后再赴征程,完成他们神圣的使命,谁知,帕米尔刮了七七四十九天的大风雪,洞中所有的官兵因饥饿和寒冷,一个一个都悲惨地死去了,这支部队带来的许多财宝也就留在了山洞之中。

带领这支部队的两名军官在重病缠身最后奄奄一息之际,朝遥远的东方作了祷告,靠在洞口的冰壁上,面朝着众多的雪山立正站在那里,他们死后和千年不化的冰雪冻铸在一起,凛然立在洞口,他们虔诚的希望,自己能永远守护着这山洞,不让任何人进去偷窃洞内的财宝。

当来年天气变暖的时候,冰融雪化,悬崖上马肉和骆驼肉搭成的梯子溶解崩塌,落在谷底成了一堆堆白骨。很多年过去了,没有人来取这笔遗宝,时光飞逝,星移斗转,这个山洞依然像它度过的漫长的岁月一样,遥远而神秘。然而围绕着它产生了很多的传说,使它变得更加神秘莫测。

8月份大奎他们在秃鹫探险社陆鹏的帮助下组织了一只探险队,配备了专业的装备和物资,制定了详细的路线图。陆鹏是个高大坚强的老登山队员,有着丰富的探险经验,在登山界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探险队的第一站便是帕米尔高原东北部脚下的一块绿洲——KS噶尔,从这里翻过帕米尔高原就是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印度、吉尔吉斯坦,所以KS噶尔号称“五口岸通八国,一条古道连欧亚”。

它的地理位置无论今天还是千年前的丝绸之路上,从来都是货物往来,商贾游人云集之处。“呕——安拉”KS噶尔一个客栈里,正在熟睡的探险队员被一声高亢悠远的呼唤声惊醒,原来是附近的毛拉站在清真寺的宣礼台上,召唤教徒做礼拜的喊声,这震撼人心灵的呼唤声使空气都显得肃穆庄严起来。

XJ第一大清真寺——艾提尕尔大清真寺高高矗立在KS噶尔中心,这是一座有五百年历史的维吾尔建筑,高耸的塔尖,圆形的屋顶,刻着阿拉伯文《古兰经》的大门,召唤楼顶立着的一弯新月,里边庄严的大殿深龛,处处充满了神秘之感。***的信仰者每天数次在这里虔诚地做着礼拜,而妇女按教义是不能进入寺内的,只能在寺外等待,让朝拜过“胡大”的男教徒带给她们一点启示。

探险队决定在一个巴扎里采购一些物资食品,巴扎很热闹,蒙面纱的***妇女,穿袷袢的男人,拉羊皮风匣的铁匠,摇晃着“沙巴依”跪在路边投入于自己忧伤歌声中的乞丐……离烤肉摊不远有一长排凉粉摊,每个摊位的木架上都挂着长长的粉皮,被红椒和绿叶点缀着如同棵棵圣诞树,它旁边还有卖馕的卖瓜果的,卖鸡蛋的最简单,就地摊开一块头巾,露出兜着的熟鸡蛋,就有赶集的人过来蹲下剥着吃。

巴扎上有各色商品,但以农副产品居多,农民赶着驴车将自己出产的东西在巴扎上换回需要的生产生活资料。有意思的是交易牲畜等数额较大的商品时,巴扎上居然还保留着一些古老的传统方式,交易的男人将右手伸进对方的长袖子,通过手指讨价还价,当他们抽回各自的手时,一桩买卖就成交了。

探险队在嘈杂的巴扎中购齐了所需的生活用品,还另外准备了一些砖茶、冰糖、方块糖等物品,作为进山后送给牧人的礼物,深山中的牧人缺乏商品意识,他们帮助你时往往不收钱,但送给他们的礼物,他们会很高兴的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