跬步集(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商丘与商朝

一 先商丘后商朝

商丘和商朝谁先谁后,这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我的答案是先商丘后商朝。

“商”的本意是商星,也叫辰星,是天象二十八宿之一“心宿”三星中的第二颗星,即心宿二,因其为赤色一等星,故又名“大火”。

在原始社会末期,黄帝的曾孙帝喾受封于今商丘高辛,名高辛氏,后建都于亳,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这说明商丘地区是远古人类活动的主要区域之一。关于高辛氏的子辈,史书记载颇不一致,《史记》说有尧、挚,《左传》说有阏伯、实沈,《汉书·古今人表》说有弃、契、尧、挚。

《左传·昭公元年》: “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沈,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故参为晋星。”这段记载说明,帝喾的两个儿子不和睦,于是把他们分迁到商丘和大夏(今山西晋阳),主祀辰、参二星。《左传·襄公九年》也说“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祀大火”。“祀大火”即主祀辰星、商星,以大火的运行来定时节,安排农时。古代人民对天象变化及风、霜、雷、电极不理解,于是产生了恐惧和崇拜心理,“敬天”是科学技术不发达时代的普遍现象。阏伯被迁后,在今商丘火神台之处筑台祀星,一方面祈祷天神保佑本部落人民生活平安,另一方面根据商星的运行规律安排农时,并适应天气的变化。那么,阏伯主祀商星之高台,就叫商丘。可见,“商丘”的最初含义是专指这样一个祀星高台。

学术界认为,商族的祖先为东夷人,分布在今山东曲阜附近,他们以鸟为图腾,其中有凤鸟、玄鸟、伯劳、青鸟和丹鸟。《诗·商颂·玄鸟》:“太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史记·殷本纪》: “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与阏伯一样,均为高辛氏之子,但也有很多学者(如郭沫若)认为契与阏伯为一人,为传说中的商之始祖。《诗经》和《史记》的记载,反映了商族是以玄鸟为图腾,也反映了商族在契以前还未脱离母系氏族社会的历史进程。从契开始,商族才有了以父子相承为主的世系,商族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大概就在此时。

玄鸟,古人释为燕,或代以凤。在屈原及闻一多看来,玄鸟就是凤鸟。地下出土文物也证实了商族是以鸟为图腾的。今天坐落在商丘市神火大道与南京路交叉口的“商”字雕塑即反映了这一特点。整个雕塑既像“商”字,又像几只展翅飞翔的鸟,寓意为商丘正在腾飞。

学术界把商朝建立之前的历史称为先商时期,把商朝的建立者汤之前的先辈称为商先公。契(阏伯)至汤共十四代,与夏朝禹至桀也是十四代同始同终,基本对应。夏朝建立后,商先公是夏的臣属,有几个先公曾为夏“司空”。但随着商族势力的强大,便渐有问鼎之心。到了公元前17世纪,终于灭掉夏朝,建立商朝,定都于亳。

二 商都屡迁

由于种种原因,商都屡迁。据历史记载及史家考证,商先公时期就曾八迁。这八迁的地点为:契自亳迁居蕃(今山东滕州市)、昭明迁居砥石(今河北元氏县南槐河)、昭明归商(今河南商丘)、相土迁东都、相土归商、上甲微迁于殷(今河南安阳)、上甲微归商、成汤灭夏定都亳。

商先公八迁,其地点大多在今河南、山东境内。但商人活动的范围则颇为广阔,《诗·商颂·长发》说:“相土烈烈,海外有截”,说明相土时商人活动的区域可能已经到达东海之滨。另据《竹书纪年》《楚辞》等有关材料,振(王亥)、上甲微时商人的势力可能已进入了河北北部。

商朝建立后,又有过五次迁徙,即仲丁迁于隞(一作嚣,今河南郑州)、河亶甲迁于相(今河南内黄东南)、祖乙迁于邢(一作耿,今山西河津市境,一说今河南温县东)、南庚迁于奄(今山东曲阜),到盘庚时最后定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可以看出,商朝建立后的五迁,其范围亦在今河南、山东境内,部分涉及山西、河北境内,但总不外黄河南北、距黄河不太远的地方。

商汤都亳为史家所公认。但亳之地望,争论颇多,有南亳、北亳、西亳等说。南亳在今商丘虞城谷熟,北亳在今河南商丘东北部与山东西南交界处,西亳又分长安杜陵杜亳、河南偃师西亳、郑州商城郑亳等。但大多数学者认为,汤都之亳为南亳,即今河南商丘虞城谷熟集,也就是说商朝是从商丘开始的。

三 商与殷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夏朝之后存在时间较长的一个王朝,从公元前17世纪商汤灭夏建立国家,至公元前11世纪商纣王为周朝所灭共传17世,31王,历时600年左右。

记载商朝历史的古代文献,首推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其他资料较早的还有《诗经》《尚书》《左传》《国语》《世本》《礼记》等。我们习惯上称呼商朝为“殷商”,也有直接称“商”“殷”的。“殷商”这一名词,作为朝代的名称,最早开始于《史记》。《史记》记载商朝历史不称“商本纪”而称“殷本纪”。“商”之名,见于较司马迁《史记》时代更早的记载。如古本《竹书纪年》就称“商”,《诗经》“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国语》“玄王勤商”等,但《诗经》中也有“殷商”并称的,只不过局限于称盘庚之后的商朝人。

殷最初是地名。盘庚迁到殷地——今河南安阳市西北的小屯村,人们就把国都所在地的地名代替这个朝代的名称,从而称为“殷”。但到目前为止,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殷”字还没有出现过,倒是“大邑商”出现过多次。可以看出,“殷商”是指殷地之商,为商朝之后期,商在前,殷在后。

称商朝为“殷”或“殷商”,是由于这样几个原因,一是商朝的都城在殷地最久,于是“殷”这一称号其势力之大当不在“商”之下;二是殷墟出土了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它的出土使殷地声名鹊起,使得商朝前期的历史有点失色。

一般认为,中国有六大古都:北京、南京、西安、开封、洛阳、杭州。后来安阳跻身其中,称第七大古都。在这一问题上,商丘是很可惜的。众所周知,商丘除了为商朝前期的都城外,还是周朝宋国、西汉梁国以及南宋初年的都城。西汉梁国的兴盛以及归德古城的时间之早、保存之完整都非安阳所能比。

 

(原载《商丘日报》2004年2月8日。目前中国有八大古都,即在本文七大古都之外,2004年郑州申报成功第八大古都。商丘学者建议商丘申报第九大古都,我们期待申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