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蜜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生物伤疤:童年伤害的后遗症

一个人童年时受过的伤害,尤其是来自父母的伤害,会像刻印一般,在人的心里留下永不会消除的生物疤痕。只要再遇到相似的情景,童年时感受的痛苦就会再次发作。

真正的短板,是童年所受的伤害

大家都熟悉木桶理论,一个桶能够装多少水,不是由最长的那块板决定的,而是由最短的那块板决定的。木桶理论隐含的意义是,如果你要想多装水,就需要去改变木桶最短那块板的长度。而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理解,就是要注重改善人的缺点与不足。

严格来说,所谓的缺点并不能断然地被认为没有一点可取之处,在某些特定的场景下,它是有可能发生“反转”的。也就是说,每个人身上的一些特点在这个场合下可能是缺点,但在另一个场合下却有可能成为优点。

比如我是一个矮个子,如果我跟姚明打篮球,个子矮一定是缺点;但是我如果去跟姚明打乒乓球,他的高度反而会成为他的缺点,而我的矮却会成为优点。用木桶理论去看人的缺点与不足,就会固化评判人的标准,导致人们不能灵活、辩证地去看待自己身上的特点,甚至会只盯着自己的短处看,而忽视了自己的长处。这个盯着短处看的思维模式,会让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都特别挑剔。而中国的父母总是喜欢拿自己孩子的短处跟其他孩子的长处比较,总是对孩子百般挑剔、处处苛责,根源也在于这种思维模式。

个子矮、粗心、胆小……这些通常被认为是缺点的特征,通常都是有弊也有利的,场合不同,它们起到的作用可能也不同。对于一个人来说,真正的短板是他童年的时候受过的伤害,尤其是来自父母的伤害,它会像刻印一般,在他的大脑中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这种伤害即使从表面上治愈了,也会在人的心里留下永不会消除的生物疤痕。带有这种疤痕的人,只要再遇到相似的情景,他童年时所经受的疼痛就会再次发作。

这就像一棵树,如果在幼苗时期被折断过,即使后来被扶正、加固,伤口愈合了,还是会留下明显的伤疤,而且只要再有强风吹过来,它最容易折断的部位一定是它幼苗时折断过的地方。

前些年,在浙江的一个村子里发生了一桩离奇案件,一个家庭中的多人被杀害。到底谁跟他们有这么大的仇呢?警察把跟被害人有过冲突的人一一进行了排查,始终没有找到犯罪嫌疑人。

多年过后,这家人中幸存下来的父亲收到了一封信,信上说你不要得意,我的仇还没报完。这封信引起了公安部门的注意,于是他们换了一个思路去查找嫌疑人,除了继续排查这一家人明显的仇人,还查找了可能存在的隐藏的仇人——那些看上去不像仇人的仇人。警察让收到恐吓信的父亲努力回忆,他们家的人有没有可能在无意中伤害过谁。后来这位父亲想到,他曾经跟邻居发生了冲突,他把邻居给打伤了,但伤情并不是很严重。正是通过这个线索,警察最终查出,邻居的孩子就是凶手。

在审讯中警察问这个孩子为什么要杀人,他说,自从他的父亲被打伤后,他们家就家道中落了,后来他的学业、生活都非常不顺利,他认为罪魁祸首就是这一家人。查案的警察听完他的供述,感到非常不可思议,没想到他在童年时经历的这么一件小事,竟然会在他心里留下这么深的仇恨。

这是一个很极端的案例,但是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也会看到一些人特别容易被激怒,一件非常小的让他不满意的事,或者别人对他有一点点言语上的冲撞,他就会狂怒发飙。如果跟这些易怒的人作深入交谈,往往会发现他们的易怒跟他们童年时得不到家人疼爱、经常被家长打骂自尊心受到伤害有关。

著名的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认为,几乎所有凶杀案中的凶手的犯罪动机都和他童年时期的某种经历有关。

童年伤害常常隐藏在一个人的内心深处,不易被人察觉,但是很容易在他以后受到外力刺激时发作,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因此,对于父母来说,保护孩子的心灵,保护孩子的尊严,是非常重要以及非常细致的工作。父母要警惕自己的一言一行,有时候可能我们大人不觉得一句话、一件事有那么要紧,但它也许会给孩子带去无法挽回的伤害。

父母做错了,请马上给孩子道歉

可能有的父母会问,这种生物疤痕形成后,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缓解伤痛,治愈创伤呢?积极心理学认为,最好的治疗方式,是倾诉。受害者要勇敢地把心里的痛苦——比如童年时受过的某些伤害或者经历的某些屈辱挫折诉说出来。而父母对于自己给孩子所造成的伤害,也要勇于承认错误,向孩子道歉。千万不要认为大人向孩子道歉没有什么意义,其实它的意义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深远。

曾有一个女孩儿跟我讲了她哥哥的故事。在她和她哥哥小的时候,他们的父母因为工作原因从山东调去了辽宁,因为没办法把两个孩子都带在身边,就把哥哥送回了乡下老家。这件事导致她哥哥直到现在都无法跟父母好好相处。后来哥哥成家立业有了孩子,父母去他家给他带孩子,他总是会因为一些小事儿跟父母吵架,有一件事情,更是经常成为双方吵架的导火线。她哥哥因为从小在农村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就养成了特别节俭的生活习惯,如果晚上家里做的饭菜有剩的,他就一定要打包放到冰箱里,第二天拿到公司去吃。母亲不忍心看他吃剩饭,总是跟他说,你挣那么多钱,就不能买一份便当吗?非要吃这个剩饭干什么?这时她哥哥就会说,我就愿意吃剩饭,我今天没吃完,第二天接着吃怎么了!就因为这件小事,哥哥与母亲频繁地争吵,以至于他都不想回家了。

后来女孩儿就问妈妈:“为什么你就不能尊重哥哥自己的想法,让他吃那个剩饭呢?”

妈妈说:“我一看到他吃剩饭就想哭,就想起了他小的时候我把他留在乡下,让他吃不到好东西。”

女孩儿说:“那你为什么不能告诉我哥,你是因为这个原因而反对他吃剩饭的呢?”

妈妈说:“我说不出口。”

女孩儿就想,跟妈妈讲不通,就去劝说哥哥吧。没想到哥哥一听就暴怒地吼道:“她还好意思跟我提这件事儿?一提这事儿我就一肚子气,她当时为什么要把我一个人留在乡下?”

一个人的成长真的很复杂。如果大家已经知道了问题所在,可以沟通却又不愿意沟通,那彼此的心结就永远也无法打开。父母应该意识到,如果你做了伤害孩子的事,任何时候去跟孩子道歉都不晚。如果父母真的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请鼓起勇气马上跟他道歉。对于孩子的心病,在你道歉那一刻,治疗就发生了。这个故事里的妈妈如果能够意识到这一点,能够鼓起勇气去道歉,母子之间的关系可能就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改善亲子关系的方法并不复杂。家庭教育也许无法直接教授方法,但它可以教我们重新去理解教育深层次的涵义,只要父母真正理解了它,就能对亲子关系中的问题对症下药。

千万要保护孩子的尊严

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要特别注意避免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问题是孩子童年时没有跟母亲生活在一起;另一个问题是孩子在9〜13岁这个人格成长关键期遭遇了情感和尊严的伤害。孩子在尊严方面受到伤害,也会让孩子形成难以愈合的生物疤痕。

台湾作家三毛在12岁的时候,遭遇了一次可怕的人生挫折。她的数学成绩一直不好,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她仔细研究了老师是怎么命题的,发现了老师命题中的一些规律,因此提早做好了准备,这让她连续多次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但她的数学老师却一直不相信这个成绩是她自己通过努力获得的。

有一次数学老师把三毛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另外给她出了一张试卷,因为没有提前准备,结果三毛考得一塌糊涂,于是老师更加确认三毛之前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才取得了好成绩,他非常生气地给三毛画了熊猫眼作为惩罚,还让她带着熊猫眼在校园里走了一圈。回家之后,三毛就躺在床上哭,但又不敢告诉父母这件事情。第二天上学时,她一走到学校的走廊上就想起了昨天所受的羞辱,一下子就晕过去了。在这之后,她再也没有勇气继续去学校上学了,甚至有时候在家里一想起要去上学都会晕过去。

这之后大约有5年时间,她除了去一个美术老师家里补习之外,再也没有跟家庭之外的人有过任何的交集。甚至有时候,她都不愿意跟家人在家里同桌吃饭。

一直到了她18岁的时候,有人把她的作品推荐给当时中国文化大学的校长。看了她的绘画作品和文学作品,校长认为她是天才,约她见面交谈。校长对三毛说:“你可以选择我们学校的任何专业。”三毛说:“我想读哲学,我就想知道一下,我为什么这么痛苦,我怎么才能解除自己的痛苦。”

三毛的经历揭示了一个成长的秘密:一个人在13岁之前所受的伤害,往往是最深的伤害。

为什么呢?

因为13岁是儿童和少年两个阶段的分界点,13岁之前,人整个身体都会更新一遍,那些早期的经历记忆却留了下来,这个记忆像刻印一般再也泯灭不了。它会一直在你的记忆中发酵,形成生物疤痕,会不断让你隐隐作痛,并会在你遇到类似情境时再次发作。从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无数个这样的案例。

童年是一个人生命的出发点,我们所有的成长都是从童年开始的。我们会不断地回到童年去汲取力量,这种力量,有时候是正面的,它会帮助我们更有勇气去接受各种挑战;但有时候则是负面的,比如我们一碰到类似童年受到伤害时的情景,就会变得胆怯、意志消沉,不断地退缩。

对父母而言,保护孩子在童年时不遭受伤害,是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

建构儿童早期的身体与精神健康,离不开父母爱的灌注,这是一份必须由父母亲力亲为的工作,除此之外的任何人都无法代替;这也是一份必须小心谨慎对待的工作,任意一次偶然的粗暴言行都有可能结出苦果,让孩子的成长偏离正轨。

以“奶”为爱命名,以孩子的生命发展为出发点,以对他们人生的成全为归依。每一个父母,尤其是母亲,要给孩子提供充足的“生命之奶”,为他一生的身心健康打底,这是每个父母都会做的平凡而常见的工作,而且是关系一个民族发展的神圣而伟大的工作,正如美国教育家博耶说的那样,很多人都忘了,其实培养一个健康良善的孩子,就是在培育一个更为美好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