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太阳升起,开始搬砖
印象中,那时家里每餐伙食还算可以,每餐吃的好、吃的饱,而且,参须炖鸡、清蒸鱼也是平均半个月能吃到的,怎么可能我们会拮据到要伸手向善叔婆借钱买菜的地步呢,我无法理解,印象中并没有这么困难日子,现在闲聊,妈妈才云淡风轻的说道:“那时你和你弟都还小,这些困难,说了你们也不懂,又是读书长身体的时候,需要营养,营养是断不能缺的,所以借钱也要保证伙食呀”。但5块钱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妈妈随即和外婆商量,什么工作才能每天有收入,外婆说,当然是做生意,但是做生意需要本钱,我们没有。还有就是做工,就是建筑工人,听说可以按天结算工钱的。90年代初,改革开放初见成效,即使我们这样的小城市,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家里收入多了,有了存款,大部分人的第一目标,是建一座自家的大房子,无论小镇还是农村,建房子的活很多,跟着包工头去做建筑工,有按天结算的有按进度结算的,总之都是来钱快的活。
住在外婆家对面的贤伯,就是其中一个包工头,可以先跟着他去找活干,师傅工是需要手艺的,小工无需经验,挑砖、筛沙石、拌水泥、挑灰桶、传材料给师傅工都是力气活,只要肯卖力气干活就行;搭竹架、抹灰、砌墙、铺钢筋、铺水泥等是师傅工的活,需要学过专门的手艺,爸爸以前学过建筑工手艺,不成问题。
外婆及时送来了200斤大米和300块现金,更重要的是,提供了这个可以天天结算工钱的好工作机会,联系好了包工头,既解决了我们家的燃眉之急,还为后续的生活提供了解决方案,外婆真是我们的大救星,至于外婆的弟弟,我们的舅公却不知所踪。连太外婆也不知道,多年以后,舅公才捎来信息,要接太外婆去云南,外婆只好派我舅舅,护送老阿太一人去机场,可怜阿太年纪那么大了,第一次坐飞机,去遥远的只在地图上认识的云南,原来舅公躲债逃到云南去了。
从那年开始,过年过节,爸爸再也不去舅公家了,不仅不到舅公家,老爸从此也没再叫过他一声阿舅了,哪次非得提到这个人,爸恨恨的说,那个人,如果妈在场,不免又要受一次伤,听到“那个人,你阿舅”这样的话。这也是为什么每次过年到太外婆家,老阿太欢喜的到门口来接,满是欢喜,转而没见着我爸,眼里一阵失望,一阵心酸,妈妈还是很亲热的喊阿婆,我们还小,自然是喜欢过年过节去亲戚家的,叫声阿太,老人家心里好些,年总是要热热闹闹的欢欢喜喜的过。
那年开始,我也再没见过舅公,小孩子的好奇心还没开始问为什么,一进门见到桌上摆着的花花绿绿好吃的饼干、糖果、过年炸的年糕、馓子、芋圆等好吃的零食,十万个为什么都不用问,哪里比的上眼前好吃的零食重要呢,小伙伴们一起玩乐,有好吃的好玩的,大人们的事,小孩子也不懂。
回家的时候,阿太总是叮嘱我,叫你爸爸明年一定来啊,我只嗯嗯,好的,虽感到好奇,但从没问过为什么。我只记得阿太家好吃的糖果、芋圆,娘酒,还有好多好看的小人书,三国演义、葫芦娃等这些小人书的插图我至今都记得,阿太家的2个厨房,厨房里还有个天井,天井那里装了摇水井,旁边还有个杂物间我都记得,唯独为什么过年都是妈妈带我和弟弟来玩,爸爸不来,这是为什么,我没问过妈妈,因为我知道,问了也没用,妈一定会严厉的说我,大人的事,小孩不要多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