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及分析化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5 强电解质的电离

晶体的X射线实验发现,固态的离子晶体中没有分子存在,例如在NaCl晶体中,只有Na+和Cl-,没有发现NaCl分子的存在,据此推断,NaCl在水溶液中也是全部以离子形式存在的。深入的研究表明,大部分离子晶体和一些具有强极性键的分子晶体都是强电解质。

但是,对强电解质溶液进行导电性实验,测定它们在水中的电离度时,却发现,强电解质的电离度并没有达到100%,这是为什么呢?

1923年,德拜(P.J.Debye)和休克尔(E.Hüekcl)提出了强电解质离子互吸理论(也叫非缔合式电解质理论),该理论解释了这个现象。

2.5.1 离子氛

强电解质离子互吸理论认为: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生成的正、负离子之间由于静电作用力的存在,正离子周围,围绕着带负电的离子,同样,负离子被正离子所围绕,所以离子在水中的分布并不是非常均匀的。每一个离子周围,都聚集着较多的带有相反电荷的离子组成的“离子氛”。由于“离子氛”的牵制,离子的运动受到影响,从而影响了离子的导电性,因此溶液表现出来的电离度达不到100%。

由于离子氛的存在,导致溶液表现出来的浓度(表观浓度)低于实际浓度,例如0.10mol·L-1 KCl溶液中,实际的离子浓度不是0.20mol·L-1,仅为0.192mol·L-1

显然,实际浓度越大,离子氛的牵制作用就越大,表观浓度与实际浓度的偏离程度就越大,如表2.5所示,KCl溶液的起始浓度越大,其表观浓度与双倍起始浓度偏离程度就越大。

表2.5 KCl溶液的起始浓度和表观离子浓度

2.5.2 活度和活度系数

通常把实际发挥作用的离子的“有效浓度”(即表观浓度)称为活度。用符号a来表示。活度和浓度的关系为:

a=γc  (2.39)

式中,γ称为活度系数,反映了溶液中离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程度。c是溶液的摩尔浓度。对于KCl溶液,式(2.39)可写为:

其中,分别为K+和Cl-的活度系数,活度系数相当于浓度的修正因子,经过修正后的活度更能准确反应溶液的行为。

关于活度,需要注意下列几点:

①对于强电解质,溶液越稀,正、负离子之间的牵制作用就越弱,活度与浓度的相差就越小。所以当溶液很稀时,活度系数接近于1,此时活度几乎等于浓度。在本章的计算中,如不特别说明,可认为acγ≈1。

②对于弱电解质,当然也有离子氛的存在,但电离平衡更重要,一般不考虑活度和活度系数。

③影响活度系数大小的因素主要有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浓度越大,电荷数越高,离子氛的作用就越强,γ与1的差距就越大,其中离子的电荷数影响更大些。